龙山新闻网

通讯员系统登陆

2021年4月12日   农历庚子(牛)年 三月初一
红旗高扬大灵山 ——龙山县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纪实
2022-11-09 14:18:04          来源:县委宣传部 | 编辑:朱柯源 | 作者:胡域 张宏祥          浏览量:9254

大安乡翻身村村民服务中心

龙山融媒体中心11月9日讯(通讯员 胡域  张宏祥)隆冬时节,层林披彩。冬的萧瑟中,无论在湘西之巅的大灵山上,还是在蜿蜒悠长的酉水河畔,龙山3131平方千米的大地上,村村寨寨矗立的一面面五星红旗显得格外鲜艳。红旗高高飘扬,引人注目,倍感生意盎然。

龙山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从2016年底开始,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目标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以久久为功的志向,在湘西州八县市中率先实施了覆盖全县所有村(社区)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截止到2020年,龙山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共新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311个、改扩建56个,全县实现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村社区全覆盖。整个项目的全面完工,让龙山县的基层政权阵地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村级公共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为全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基础。

思路新  实现平台建设全面覆盖

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亦是湖南的高光时刻。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把村为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完善充实服务事项,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让作为湖南省深度贫困县的龙山县倍感骄傲和自豪。

“公章随身带,会议流动开”“文件家里藏、办事找人难”……在农村,人民群众曾用这样一些诙谐的话语,形象地形容村支两委办公条件的窘迫情况。

由于历史、体制、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 龙山县397个村社区阵地建设滞后,有的村甚至租借或者没有活动场所,即使有的也不符合标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组织建设,不利于事业发展。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龙山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思索并积极采取行动。

借东风巧用天时。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战役的打响,县委、县政府及时转变工作思路,牢固树立抓农村阵地建设就是抓脱贫攻坚,就是落实党的便民利民政策的新理念,把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上升为全县脱贫攻坚十一大工程中的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在全县397个行政村(社区)全域推进。

思路决定出路,目标成就事业,态度决定高度。

加强顶层设计。县委县政府认识高度统一,下定决心、克服万难,都要解决基层政权阵地建设薄弱问题。县委书记亲自协调调度8次,多次深入到建设现场,优化设计方案,解决困难;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为指挥长的项目建设指挥部。明确由县住建局牵头实施,并从系统质监、安监等机构抽调20余名专业人员组成工作专班。

科学制定方案。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涉及全县21个乡镇(街道)397个村(社区),点多线长面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指挥部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研究,先后召开乡镇党委书记和分管领导会议10余次,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成熟的工作方案,以县人民政府名义行文下发。并明确建设步骤按照统筹规划、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普遍完成来推进。

创新建设模式。以往项目建设,乡镇处于被动,主观能动性没有全部激活。为了加快推进,实行指挥部统筹,城建投公司融资,住建局牵头,乡镇(街道)为主体,村(社区)配合的建设模式。以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组织实施,负责落实辖区内新建项目的建设用地,包括征地和“三通一平”,施工招标、合同签订、施工现场管理、环境协调等工作。权力也意味着责任,通过权力下放,责任捆绑,增强了乡镇(街道)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保障实  做到平台建设精细施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重大工程,重点攻坚。为了又好又快推动项目建设,县工程指挥部统一调度、前置谋划、综合权衡、反复验证,想方设法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强有力的保障。

规划统筹细。前期做到了广征建议、广纳善言,多次修改完善施工图设计,并将设计平面图进行公示,充分听取意见,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规模、统一风貌”的原则,充分体现土家族建筑风貌,图纸设计A、B、C三种标准类型,各地可结合实际,选一种建设,但明确优先采用B方案实施建设。项目选址必须人户相对集中,严格按照综合楼、运动场、舞台平行的标准布局进行建设。功能设计为便民服务、党建服务、村务服务、文体活动、医疗服务等五大功能,内部功能布局设计为“十室一厅”。新建项目遵循厉行节约、简单实用、适度超前的原则,规模为占地2亩以上,投资约100万元,主要建设410平方米综合楼一栋、100平方米舞台一个和不少于700平方米运动场一个(包括一个标准篮球场)。甚至还对舞台的长、宽、高,舞台后背景墙的长度、高度,舞台上厢房的大小,舞台的踏步、服务台的高度都进行了规划设计。内容详实的规划,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为各地施工提供了一个快速复制的蓝本。

资金保障足。整合资金齐发力。主要有四大块共3.6亿元项目建设资金,其中申请银行贷款1.9亿元,长沙市对口援建资金5100万元,中央、省各种专项资金5000万元,县财政自筹6000万元。灵活使用资金添动力。新建项目征地和“三通一平”费用按单个村10万元标准总体包干,再按照各乡镇(街道)的建设总数下拨,下拨资金由乡镇(街道)统筹调剂使用,扩大了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快速拨付资金提效率。工程款由各施工单位申报请款,乡镇(街道)审核签字,按工程进度拨付进度款(不超过已完成工程量70%),综合楼二层打板时已拨付全部工程款的50%,由于资金拨付及时,工期明显加快。

用地保障快。坚持“资源整合、集约建设”理念,强化场地标准,按照每个新建项目用地面积2—3亩的建设标准,国土、住建等部门精准发力,在项目开工前都办好了用地手续,确保满足项目用地需要。

设施配套齐。施工完成后,按照每个村级综合服务平台10万元的标准,配备了电脑、办公桌椅、音响等设备设施。统一标识和标牌,统一制作配套工作制度、服务权限清单和办事指南,进一步规范服务平台运作标准。

管理硬  推动平台建设规范统一

万事俱备,东风已至,大业必成。

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县指挥部主动出击,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四个一”硬核监管服务制度又好又快推动了项目建设。

建设程序统一办理。为了保证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程序合法,县指挥部要求县直各相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辟绿色通道,项目资料报送到本单位后,严格按照绿色通道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审批审核手续。通过部门紧密协作,前期统一通过了建设设计、预算评估、立项申报、财政投资评审、招标方式核准、合同签订、工程报建等相关程序。项目建设开工前每一个村的选址都经过了技术部门地勘检测、施工放线、现场交底,每一个重要技术环节都有村民现场代表和监理的监督,有技术人员的指导和验收,有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的督导。

建设质量统一要求。出台了《项目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程序组织实施,严格控制新建项目的外观风貌,确保建筑形态符合设计要求。县指挥部对全县分区划片,分三个小组对项目建设进行日常跟踪指导和服务,确保项目建设安全可控、质量可靠,并严控投资,力促进度。同时,每个乡镇(街道)安排一名常驻监理,由各乡镇(街道)加强辖区内项目建设的现场管理,有力地确保了施工环境良好,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对于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坚决进行返工。2017年12月,县指挥部在日常跟踪指导服务时,发现茅坪乡竹柯村正在施工的墙体砂石存在质量问题,马上勒令返工整改,直至达到要求。

建设进展统一调度。实行指挥部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每周调度制,及时研究解决平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强化工程进度每周一报制度,各监理单位每周五上午下班前向指挥部办公室书面上报本乡镇(街道)所有项目进展情况,督促各乡镇(街道)及时破解施工难题,随时掌握工程进度,随时发现存在问题。每年两办督查室牵头,开展2次专项督查,及时通报项目进展,总结推广优秀的,通报批评个别实施不力的。石牌镇城堡村项目建设时,村民提议,希望将村小一并纳入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之中。这提议虽好,但会改变原有设计,也会延缓工期。县指挥部统一调度,精准施策,通过论证采纳了建议。于是,县指挥部为该村又进行单独立项、招标,项目顺利建成时村小也投入使用,村民十分满意。

廉政纪律统一执行。为了做到廉洁奉公,县指挥部专门与所有工作人员签订了“四不准”责任状,并挂牌到全县311个建设工地上,牌子上注明了县指挥部及负责人的举报联系电话。凡是违反廉政纪律的工作人员一经发现马上追究责任。“四不准”内容:一是不准拿施工队一包烟;二是不准吃施工队一餐饭;三是不准参加施工队组织的娱乐活动;四是不准索、拿、卡、要。廉政纪律“四不准”的执行,受到项目施工方热烈欢迎、赞不绝口,加快推动了项目建设。

功能全  确保平台建设实效凸显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核心。

龙山县把修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作为基层阵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为村民集中提供各类基本公共服务,同时也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基层治理、服务百姓生产生活、培育文明乡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组织阵地建设明显加强。县两办下文,对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内部功能设施进行了规范化建设,统一协调装修布置,统一标识和标牌,统一制作配套工作制度、服务权限清单和办事指南,配备必要的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高拍仪、音响等设备设施,促进村“两委”工作坐班制形成,提高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尤其对党建版块标准进行了提升,融入了党旗、誓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精神等党建元素,让党徽在农村阵地处处熠熠生辉。

服务群众能力大大提升。龙山率全州之先将“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延伸到村(社区),在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实行“一门式”服务,将乡村党务、政务、村务、商务、文化和公共服务全部纳入便民服务大厅,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个门,只办一次。对群众经常遇到的服务需求如老年人优待证办理、伤残等级评定、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等53项权限下放到村级直接办理,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办事基本不出村。

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发挥。发挥平台的教育阵地作用,全县各村定期组织开展党员和群众学习培训、实用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电子商务培训等专项培训,着力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民。尤其加大了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培训,全年共计完成培训人数总计4709人。通过培训,全县涌现出了洛塔吴添春、石牌张勇等优秀农村电商从业者。里耶镇比耳村的“为村”平台开通并发展微店110余家,每年通过各种电商渠道销售里耶脐橙约80万斤,带动农民增收300万元以上。2020年,全县贫困村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8000余万元,带动了一大批人脱贫致富。

文明新风尚已悄然形成。对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七个一”标准建设: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每个村至少配备各类书籍1500册以上,向村民无条件开放,还有送戏下乡、文艺演出等极大丰富了全县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当农闲,村民自发前来跳起广场舞,跟着节拍舞动身姿,既舒心又健身。每逢民间传统节日,就组织村民开展文体活动,人人能登台、个个可表演,乡村文化生活越来越精彩。里耶镇巴沙湖村民连续多年举办“春晚”,办出了新风采。桂塘镇桂塘社区每年一届的篮球赛享誉湘鄂渝边区,赛出了村民文明、健康、和谐的新风貌。

如今,在龙山县农村,所有的村民都能够享受到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带来的成果和喜悦。典雅别致的办公楼,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设备齐全的活动场所,不仅仅是村里最亮丽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了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的奠基石。(本文写于2021年1月)

(一审:朱柯源;二审:蒋慧;三审:向波)

责编:朱柯源

来源:县委宣传部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通知公告
部门
乡镇
要闻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