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yright© Yylq Govem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龙山新闻网 新闻热线:0743-6228742
主办单位:龙山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龙山县融媒体中心 湘ICP备18012182号
通讯员系统登陆
沙坪胜地,赤子故乡。东临红岩,南毗洛塔以为界;北接茨岩、与兴隆街乃相望。恩龙吉高速、黔张常高铁、209国道穿境而过。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冬无严寒,阳光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勤劳勇敢之民族,温馨美好之家园。资源丰裕,物阜风醇。鱼米之乡,誉湘鄂之边界;盆地花苑,开武陵之轩窗。
高山盆地,天地氤氲。大岔小岔,深峡幽谷。层峦叠翠,悬崖飞瀑。干坝、贾家寨、新场三条小溪,泉水叮咚,汇入洞湾,一分为二。一入地下阴河,一进消水隧道。山河壮丽,彩云缭绕以呈祥;苍松滴翠,桃李争艳而明丽。碧湖涌浪,顺龙坡披彩绽霞;奇峰翠岭,龙泽湖则染绿似画。独堡山、哨子堡、桥头山、神龛岩、麦拉斯科山,更有狮头峰、大钟峰、香炉峰,座座山头如小岛,参差天穹,千姿百态。苍松翠柏、青㭎香樟、冷竹乔木,青翠葱茏。"象过虹桥"迎吉祥,"蛙鼓催春"报佳音。田园风光,种稻粮而牧牛羊;洼地风貌,镇洪涝而引鸿雁。乌龙盆地小平原,一岔田坝胜正南。吊脚琼楼沧桑历,神秘奇观一洞收。千亩荒山建梨园,蜂飞蝶舞白云间。鹊啼岸柳闲临水,月映高楼似傍山。斑斓之壮美,囊括雄、峻、秀,尽显奇、巧、幽。集绿水之韵、秀山之魂于一身,融诗词之乡(1)、文明之风于一体。黛峰苍翠,白崖沟壑竞风流;清溪潇洒,淡烟流瀑画屏幽。
改造山河,美好家园。为除水患,清咸丰年始,至1939年,四次施工, 凿洞开河,未能如愿。新中国成立,愚公移山。"三龙"(2)治水,十年苦战;凿通隧道,终成梦想。謝自钊排险致残,传为佳话。有无数英雄,铸心中丰碑。变水害为水利,改旧河为新河。治水开田,排灌发电;低洼沃地,果熟粮丰;大路康庄,阡陌纵横。恩泽穷乡,福临百姓。脱贫致富,同奔小康。创新产业如春笋,守旧家传得复兴。架桥修路连山外,引进外资享共赢。爱故乡热土,喜百姓安康。此乐何及!
红色苏区,青史灿烂。土地革命,创苏维埃;长征途中,建根据地。辖地烈士,达六十九。政府旧址、储粮仓库、刘锡珍墓,至今保留。重修红军桥,刻贤人雅士楹联于其上。积淀百年之历史,告慰先贤;传承红色之基因,继往开来。千秋径典,万世丰碑。
嗟夫!而今迈步,从头跨越。沙坪儿女,展望前景之晴空,共圆理想之梦境。壮怀五湖四海,诚纳四面八方。同心同德,共争上游。奋起新征程,再创新辉煌!
备注:
(1)、水沙坪所在的茅坪乡,已先后获得"湖南省诗词之乡"、"湖南省楹联之乡"、"中国楹联之乡"和"中国楹联教育基地"荣誉称号。
(2)、1958年8月,为了加快打通消水洞工程进度,乡政府组织300民工投入施工战斗,由李飞龙、向绍龙、刘子龙三人负责,史称"三龙治水"。
作者简介:
杨胜国,先后在学校、县教育局、县文化局、县委宣传部、龙山报社等单位工作,2012年1月提前退休。中华诗词协会、湖南省诗词楹联协会 、湘西州诗词楹联协会及龙山县诗词楹联协会会员。爱好写作,先后在各类报刋杂志发表文章200余篇。《走进俄罗斯》等30多篇作品获奖,《试论县市报理论宣传》入选《中国管理科学文献》(第二卷)并获特等奖,其业绩录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及《中华魂-中华百业领导英才大典》(第三卷)。退休以后,入县诗协始写律诗,多篇作品被《丁芒文学艺术研究》、《知音诗友》及纸质诗刋等收录发表。著有文集《往事如昨》。
责编:彭思倩
来源:县文联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身边人讲身边事" 县就业中心主题党日探索党员教育新路径
县市监局2025年“质量月”宣传活动线上线下齐发力
县老干幼儿园“晒秋”活动点亮童心农耕梦
县老干幼儿园开展推广普通话系列活动
龙山多部门联合开展第十个中华慈善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龙山县果利河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接受年度绩效考核
县市监局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龙山县干部培训班赴黔江开展现场教学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