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yright© Yylq Govem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龙山新闻网 新闻热线:0743-6228742
主办单位:龙山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龙山县融媒体中心 湘ICP备18012182号
通讯员系统登陆
春暖花开,柳绿桃红。
从龙山县城出发,沿恩吉高速东行13公里,在标有“水沙坪”的路牌处右拐,便进入到高山盆地水沙坪。映入眼帘的是,四面环山,奇峰突兀,怪石林立,溪流潺潺,田园如镜。千余戸人家的砖瓦房和吊脚楼,散落在山间盆地中。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通村入戸,一盏盏路灯闪亮村口,一片片农田种满了油菜、百合,百合已经泛绿,油菜花犹如金黄的地毯铺满了农田。果园里漫山遍野的梨花,犹如洁白的雪,银光闪闪。春风吹来,清香四溢,沁人心脾。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山水相依,情景交融,到处呈现出“秀美山川、福地灵气”的詩情画意!
东边是山,西边是山。
是河是桥,是崖是瀑,是诗是画,是田陌是梨园是吊脚楼。
水沙坪峰峦叠嶂,神秘诡异。坪中有山,山外有山。大坡、二坡与沙子坡紧密相连,绵延几十里,环抱着水沙坪。登临高山之巅,放眼远眺,沙坪风光,尽收眼底。雾海茫茫,独堡山、狮头峰、麦拉斯科山、哨子堡、桥头山等山头突兀在雾面上,犹如茫茫湖水中的小岛。盆地紧靠沙子坡。沙子坡电视差转台山峰下,便是青黛葱茏的九十六湾。山崖陡峭,刀切斧削。青㭎香樟,山竹乔木,藤缠蔓绕。南边的神砻岩、香炉峰、大钟峰巍然耸立,参差天穹。崇山峻岭中,镶嵌着许多弯弯曲曲的深壑峡谷。泉水叮咚的小溪,汇流成一条小河,波光漪漪。河岸林木葱郁,土家吊脚楼与具有时代特色的小洋楼点缀其间,交相辉映。鹰击长空,鸟语花香。在这里,大自然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艺术佳作。卧龙含珠、天狗望月、黑熊下山、镇守将军、美女梳妆、三仙醉饮、孝子背母……让人目不暇接。
盆地内的顺龙坡,犹其让人惊叹不已。山上有大小山峰十余座,面积千多亩。最高峰狮头峰,把盆中平原分成东西两大岔。从山南放眼远望,两岔前面有高低不一、大小不等的横岭侧峰。
水沙坪四周的大山多为石灰岩,呈喀斯特岩溶地貌,因此便有了山的神奇。北山坡破岩山的地质奇观更是勘称一绝。一座青岩山一破两开,峰顶裂缝达2米多宽,直插谷底,缝深200多米。裂缝底部大都有土石填堵。进入裂缝中,往上一线天,十分壮观。
水沙坪四周白崖高耸天际,岩山巍然挺立,犹如水落石出。奇峰怪石,如钟如塔,似剑似冠。山鹰护寨、鱼跃碧波、南山壮马、蛙鼓闹春、危卵悬钟、山岗卧虎、狮吼松涛、象过虹桥……,一座座青岩山,一尊尊石雕像,无不令人流年忘返!
水沙坪最令人心醉的奇峰异石是“仙人下棋”了,随行同游的村民告诉我们说。传说很久以前,一樵夫进山砍柴,见两位仙人对弈,便坐下观战。但见仙人飞马走车,卒子过河,连环炮响,战旗猎猎,天昏地暗。樵夫正看得眼花缭乱,迷醉中吃了仙人给的一粒仙丹,不饥不渴,忘了天光早夜。不经意中发现,山上草绿枫红不时变换,身旁已是斧朽柯烂,想回家也找不到出山的路了。物是人非,隔世换代,只得返回,依旧埋头观看那一盘难分胜负的亘古棋局。樵夫观棋不语,光阴顿失;仙人举棋不定,乾坤已转。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就这样定格成了世事如烟的永恒雕塑。
水沙坪山奇石怪,石壁岩根洞口颇多。大洞、倒洞、硝洞、清风洞、双鼻子洞等诸多溶洞,神秘莫测,奇形各异。在村民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大洞。但见洞口宽约50米,高40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洞内冬暖夏凉,清泉汨汨流出。村民介绍说,水沙坪数十条溪流,汇成一条大溪,变成了水沙坪河。水沙坪河流到最南端,被一高高的石壁堵住,河水潜入地下,年复一年,便成了一个近百亩的大深坑。过去,由于地面泥沙源源不断冲进深坑,深坑堵塞。一遇山洪暴发,盆地主要平原便一遍汪洋,浊浪排空。清末民国时期,沙坪常年水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为消除水患,清咸丰年间,至1939年,先后四次组织施工,均未打通消水隧道。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水沙坪人民不怕流血牺牲,艰苦奋斗,继续治水。1958年,乡政府投入300多劳动力,安排李飞龙、向绍龙、刘子龙三人负责组织。人们把这次开河工程称为“三龙”治水。谢自钊排险致残、田大松掉下阴河牺牲,一直传为佳话。直到1975年3月,才全部完工。打通了消水洞隧道,彻底征服了洪魔。如今,人工造林绿化了万亩荒山,千亩良田实现了田园化,旱涝保收,水旱无忧。千亩黄金茶叶基地、千亩大棚蔬菜基地、千亩百合基地和千亩梨园基地,让水沙坪人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一年一个新台阶,一跃成为誉满湘鄂边界的“鱼米之乡”。
水沙坪脱贫致富,林茂粮丰,产业兴旺,活力迸发。鱼虾回来了,飞鸟回来了,游子归来了,乡村变美了,诗意更浓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诗词进社区、进校园、进村寨、进家庭……,这在水沙坪已蔚然成风。举办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活动,定期编辑出版《诗画水沙坪》等刋物,让诗歌大众化,凝聚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动力,更好地激发了人们弘扬光大诗歌文化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水沙坪所在的茅坪乡已先后获得“湖南省诗词之乡”、“湖南省楹联之乡”、“中国楹联之乡”、“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光荣称号。
然而,得来这些荣誉是容易的吗?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水沙坪公益活动组委会及公益大戸赵世贵、杨文国、龚世树等的大力支持。
向正民,一个刚退休的农村教师。看到他那忙碌的样子,很难把诗词与他联系起来。他家在农村,很多农活等着他去干。但他总是把诗协的工作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无私奉献。为做好“诗词楹联之乡”创建工作,他跑断了腿累弯了腰。需要材料,亲自报送;缺少资金,带头募捐。在他的手提包里,除了材料,就是诗集。“写诗靠灵感,生活就是灵感的源泉,平时一有空,我就要拿出来读读写写!”向正民笑着说。
水沙坪是革命老苏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土地革命时期,贺龙元帅曾在这里创建了沙坪大寨等四个苏维埃乡政府。抗战时期,为方便百姓出行修建了红军桥。沙坪群众中,县志记载有名的烈士达69人。苏维埃储粮仓库、苏维埃乡政府旧址、红二、六军团存储粮食武器的神龙洞、刘锡珍红军烈士墓,至今保留。在乡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当年的红军桥已复原重建。县诗协曾宪国会长、龚治元副会长协调组织省内外诗词楹联名人,积极为红军桥撰写楹联,精选28幅,用优质木材精雕细刻悬挂其上。
漫步红军桥,游览神龙旅游区诗墙,仔细品读翟泰丰、李书文、傅渝、罗锡文、詹强、吴槿、金冠军、王香谷、周瑞金、刘连茂、马明德、曾昭藩、陈继豪、曾水芳、邹国荣、彭崇谷、罗建平、李文勇、余德泉、王明辉等国内外知名人士饱含深情的诗词楹联作品,浮想联翩。雄伟的红军桥复原重建,应令当年建造者感到欣慰,更令今天的游客流连忘返!
走进苏泊尔小学,教室门口一幅幅红纸黄字的对联十分醒目。矗立在运动场旁边的大理石诗墙,电机雕刻,龙飞凤舞,引人入胜。“中华诗词楹联教育基地”标牌,悬挂在学校的楹梁上,金光闪闪,分外耀眼。在苏泊尔小学课堂上,向顺义老师通过讲解充满想象的数字诗、妙趣横生的图像以及意境浓厚的抒情诗,打开了儿童诗的闸门,生动形象地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丰富多彩的童诗苗芽,激发了学生学写童诗的兴趣。老师们还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诗歌朗诵活动。同学们那抑扬顿挫、饱含情感、美轮美奂、诗意浓浓的场面,更令今天的游客流连忘返,赞叹不已。
近几年来,水沙坪里涌现了一批骚客诗人:杨盛龙、薛朝友、向顺义、田大权、刘莲珍、米仁学、谢安生等,他们不为附庸风雅,而是用诗词作品的形式,用真挚的情感,言己志向,讴歌赞美新农村。
如今,乡村振兴成为农村发展的主旋律。水沙坪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诗词,在诗词里陶冶情操、涵养家风、塑造乡风,共同荣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明新风。
地灵人杰聚贤英,旖旎风光艳楚荆。
眼眺晴川山水秀,云遮峻岭鸟虫鸣。
路宽草绿繁花艳,竹翠环流爽气清。
吊脚琼楼檐展翼,引君迷醉忘归程。
参考资料:
(1)、杨盛龙:《桃源盛境水沙坪》。
(2)、薛朝友:《纳秀藏奇水沙坪》。
(3)、宋鸿、李恢燧:《水沙坪历届打洞情况概述》。
作者简介:
杨胜国,先后在学校、县教育局、县文化局、县委宣传部、龙山报社等单位工作,2012年1月提前退休。中华诗词协会、湖南省诗词楹联协会 、湘西州诗词楹联协会及龙山县诗词楹联协会会员。爱好写作,先后在各类报刋杂志发表文章200余篇。《走进俄罗斯》等30多篇作品获奖,《试论县市报理论宣传》入选《中国管理科学文献》(第二卷)并获特等奖,其业绩录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及《中华魂-中华百业领导英才大典》(第三卷)。退休以后,入县诗协始写律诗,多篇作品被《丁芒文学艺术研究》、《知音诗友》及纸质诗刋等收录发表。著有文集《往事如昨》。
责编:彭思倩
来源:县委宣传部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身边人讲身边事" 县就业中心主题党日探索党员教育新路径
县市监局2025年“质量月”宣传活动线上线下齐发力
县老干幼儿园“晒秋”活动点亮童心农耕梦
县老干幼儿园开展推广普通话系列活动
龙山多部门联合开展第十个中华慈善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龙山县果利河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接受年度绩效考核
县市监局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龙山县干部培训班赴黔江开展现场教学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