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新闻网

通讯员系统登陆

2021年4月12日   农历庚子(牛)年 三月初一
守护在歌声与时光的褶皱里——靛房镇土家文化札记
2025-09-29 09:06:33          来源: 靛房镇政府 | 编辑:朱柯源 | 作者:陈明鑫          浏览量:17198

文/陈明鑫

山风轻拂云絮,土家山歌在晨露中回荡,文化的脉搏在这片土地上强劲地跳动。

靛房镇土家文化协会换届大会后的幕布虽已落下,王焕秀、付玉英、向妹几位歌者仍紧握话筒,如同握紧一脉不曾断流的溪涧。“今日时光太短,歌还未唱透哩。”她们的嗓音里,有山野的豪爽,也有自嘲的亲切,却无半分悲情。

那一刻我深深懂得:文化,从不是陈列的标本,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情歌,是生长在泥土深处的呼吸,是岁月褶皱里不肯沉寂的脉搏。

行走在靛房镇的土地上,脚下的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想

一九九三年的春风将“湖南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带进山坳;二〇〇四年的秋阳,又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土家族溜子之乡”镀上金辉。

摆手舞如林间风动,打溜子似雷滚山谷,咚咚喹云雀清啼,毛古斯舞重现远古魂灵,挖土锣鼓敲响大地的脉动——它们不只是非遗名录上单纯的字符,而是一代代人用生命参与的呼吸和心跳

二一年,靛房镇土家文化协会如一棵新植的幼苗五十一颗心紧紧聚集在一起

田隆信、彭南京、严三秀……这些名字,是靛房文化天空中最亮的星。他们用一生的坚守让打溜子化作生活里最热烈的语言,让毛古斯舞成与祖先对话的仪式,让咚咚喹化作山野间最嘹亮的旋律

时光在他们额间刻下沟壑,却从未带走眼中的火光——那,是文化始终不灭的火种

得益于千里之外芙蓉区的温情帮扶,几经周折终告落成的传习所,月色下静静照亮全镇的风雨凉亭桥,日夜回荡着歌声与舞步的芙蓉文化广场,完整呈现靛房非遗史诗的展览室,以及跃然墙上的土家非遗壁画……这一切,是这里的文化工作者为土家文化精心筑造的“新家”,也是他们写给未来的坚定承诺。

系列如应时而至的花信,装点着四季:“三八”节的欢声、春晚的璀璨、舍巴日的神圣祭祀、油菜花田间的快门轻响、篮球场上的激昂呐喊……每一次相聚,都如一场润物无声的文化春雨,滋养着这片土地与人民。彭南京的脊背已弯如古藤,严三秀的鬓角也已霜白清晰,可每当锣鼓敲响,他们眼中迸发的神采,仿佛瞬间重返少年——这便是文明永不衰老的鲜活证明。

从故纸堆里抢救濒临沉没的语言,《汉土家语词典》如一方方青石,为游子铺就回家的路;《土家诗歌集锦》则如自时光深处采撷的山花,芬芳犹存。田义锦、向卫华、李有为、梁言……他们奔走于山野,伏案于灯下,以笔为舟,将一段段濒危的记忆渡向安全的彼岸。口述史如涓滴汇流,纪录片似深情长镜,共同将消逝的声音与身影,深刻进时间的脉络。

新编的毛古斯《找屋场》如古树发新枝,《白茶恋歌》似山泉润心田。《湖湘文化,我的精神家园》捧回金奖的夜晚,星光也为这片土地上点灯,《湖湘文化助复兴成为全省科普优秀示范案例——文化不只是回望,更是向着明天的奔跑和创造

传习所里,三十多期培训班如春风化雨,两百多名学员从垂髫到暮年,皆俯首于文化的田垄。九年制学校的非遗兴趣班课堂上,副校长彭仁发道出心声:“愿非遗的基因,如种子落在同学们童年的土壤。”那一刻,听见生命与文明碰撞的清脆声响。

三棒鼓敲响政策的节拍,山歌唱响理论的内涵,咚咚喹荡起悠扬的余韵——文化,已成为宣讲政策、沟通心声桥梁。清华、湖大、华南理工……一批批学子带着热忱走进靛房留下的不仅是文章与影像,更有资助山区孩童的近两万元善款——原来文化,也可以如此具体而微地温暖人心。

文化的丝线,正细细织进产业:莓茶的清醇、白茶的淡雅、腊肉的浓香、羊肚菌的珍稀……每一味特产都因文化的浸润而载满土家故事。千亩云雾糯高粱在秋阳下低垂,与酒鬼酒的合作,让人看见文化在产业土壤中结出的金色穗浪。

在毛古斯的舞步中寻找“廉”的筋骨,在咚咚喹的音律里听见“洁”的回声既是文化的因子,也是精神的底色。九年制学校的“一廊一墙一课堂”,让清廉如细雨,无声浸润童稚的心田——文化,终将化作行走世间的脊梁。

然而,路依旧漫非遗传承人的身影在夕阳中无限拉长,年轻人的脚步却渐行渐远;产业的幼苗还需耐心浇灌,资金的溪流常遇断崖;场馆尚小,设备仍陋……每至夜深,深知守护文明的路上,从来不是坦途。

这里的人们始终相信:文化如溪,虽细而长流;文化如茶,初苦终回甘。以文字为绳,以影像为网,打捞每一缕濒危的记忆;打造农文旅融合的田园诗,设计如画的旅行线路,让文化在手作与歌声中流转;借短视频的羽翼、公众号的窗口,让古老艺术飞入寻常屏幕;也呼唤政策、资金与人才,如呼唤春风,共育一方文化的沃土。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靛房的每一处细节里,都能触摸到这自信的温度。这里的每一支歌、每一段舞、每一件器物,都不只是遗产,而是这片土地上上的人们之所以为“我们”的根、魂与乡愁。

风依旧在吹,歌依旧在唱。只要山间还有倾听的耳朵,只要夜幕下还有起舞的身影,这土地上上的文明,便会如崖畔的野百合,岁岁年年,自在生长,静默芬芳。

责编:朱柯源

一审:向波

二审:周娇

三审:张军

来源: 靛房镇政府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通知公告
部门
乡镇
要闻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