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新闻网

通讯员系统登陆

2021年4月12日   农历庚子(牛)年 三月初一
界上灯台莲
2025-05-06 10:36:20          来源:来凤县作协 | 编辑:朱柯源 | 作者:姚迅          浏览量:35808

作者  姚迅 

当汽车喘着粗气,呜呜爬上洛塔界时,海拔从山下的不足500米骤升至1400多米。正值暮春,入眼便是满山的浓翠,和不时掠过的稀疏农舍,以及山下坝子里时隐时现的村落。

再行一段,我们终于到达了洛塔石林。瞟眼一望,荒山野岭,石林遍布,神态各异,千姿百态。大伙心情雀跃起来,忙拿出手机拍照或留影。

我不例外,也乐不自胜。边走边赏。但不知怎的,除了连片的石林,以及石林上的一些树、蔓藤和翠竹,却没有一树山花。心里便有些怅然。

我想,都快四月了,这是高寒之地,要在这里看花,那肯定是不成的。于是收拾心情,专注起石林来。

行至上山的石级旁,忽然,一位女生朗声喊到,花,花,这里有花,好漂亮哟!

后经大伙确认,花叫“灯台莲”。俗名又唤“蛇苞谷”或“天南星”。她确实很美,五叶淌翠,似孔雀开屏。花瓣如蛇头,紫黑镶浅白条纹。一棵独立林下,不争阳光,扎根石窠,文文静静,恰似一位高雅修女。随石级而上,灯台莲隔三岔五在林中闪现。她们大都开花,不择地利,有的长在石罅里,不卑不亢,傲然绽放。在这无花可觅的世界,甚似一朵朵天山雪莲,孤傲而自信。又似林中一首首小诗,让人喟叹而熨帖。

我凑近花朵,嗅了嗅,无花香。但我很满足,觉得在这荒山野岭,能不期而遇,是我与花的缘分。举起手机,连拍一通。真想掐她一朵。手刚伸出,不知怎的,又突然缩回。我忽然对这花有了敬畏与感动。停之,观之良久。

同行的尚老师早看出了我的心思,把我肩膀轻轻一拍,嘿嘿笑着说,姚老师,这灯台莲好看,生命力强。她喜阴,可生长在林下,石间,还可长在幽深的溪涧,甚至阳光极暗的洞穴。

后跟上来的老师们也加入了花地欣赏。有的老师说,这花了不得,她还是一种良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治痛,袪风除湿等功效。

大伙这般说,我觉得这花命贱,命更硬,对这山野的灯台莲更加肃然与敬佩。

我们这次来的目的,主要是宣传洛塔石林和感受洛塔精神。

洛塔我早就听说过。其“下天坑,堵阴河,造梯田”的英雄事迹,我也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亲临感受。我是个英雄主义情结很重的人,它像一只船桨,时时撼动着我的心。不过,撼动归撼动。除了石林,洛塔人民气壮山河,战天斗地的一腔热血与壮举,我真的想先睹为快。

还好,在来时的路上,我已粗略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坚韧与坚强。上山公路大都从百丈悬崖穿过,拐了一弯又一弯。上得山来,地势虽平了点,但这里因为地势特高,又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千百年来,缺水是洛塔人民的基本现状,也是他们的穷根源。

但洛塔人民从不认命,不服输,敢于与自然作抗争。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精神,就像这洛塔界的灯台莲,无论土地多么贫瘠,受过多少磨难,即使在没有一滴水的石罅中,也要向上生长,吐绿,开花,结果。她们是洛塔人民不屈的象征。

在洛塔精神陈列馆,我们读懂了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无畏精神。

为堵住阴河,当初,洛塔“活愚公”彭美胜,与洛塔的汉子们,爬着软梯下到80多米深的天坑,如悟空历练八卦炉,凿、锤、撬、挑、抬、扛,几年如一日。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竟超越人类极限,一人在天坑吃、住、劳长达5年。天坑里没有阳光,很潮湿,易患风湿。他抽掉衣上棉絮,续成灯芯。在微弱,孤清的灯光下,坚持不下火线。唯有天坑壁上向阳而生的灯台莲,像一道光,温暖着他。思念家人时,他默默地望着她,她也深情回首。此时,她是他的爹娘,妻子和儿女。身上被碎石砸伤,扯上几叶灯台莲,在手里几搓,把药汁敷在伤口上,如天山灵芝,不久结了疤。接着又拼死干起来。

灯台莲,用它碧绿的心,灿红的果,为他,为堵阴河的汉子们疗伤,驱痛,陪伴流年。

堵阴河,水泥沙子必不可少。区里组织了铁姑娘队。她们顶起半边天。从洛塔界到山下的召市集镇,无一寸公路,30多里的陡峭山径。铁姑娘队们唱着歌,甩着灯台莲一样晃动的麻花辫。从晨光里下山,一回回,一背背,风里来,雨里去,到天打麻擦时,还在山径跋涉。口渴了,杆起背篓,拧开腰间带的冷开水,咕咚咕咚喝几口,不停歇,衣袖把额头几拭,又负重攀爬。篾条扎进肉里头,锥心疼痛。但她们咬着牙,不喊疼,随手扯上几叶灯台莲,与汉子们一样,手里几搓,肩上几敷,又艰难前行。感冒了,腰酸了,手裂了,腿肿了,脚板磨穿了,依然掘上几棵灯台莲,囫囵煨在茶罐里,喝上几口,洗上几遍,疼痛消失了。一个个铁姑娘,一棵棵灯台莲,精神抖擞,豪情万丈。这一背,就背来了5万多斤河沙,2万多斤水泥。

现在看似不起眼,但在那时,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但铁姑娘们却没有怨,没有恨,没有哭。只有路旁陪伴她们的灯台莲,掉泪了。晨光熹微的早晨,颗颗露珠,滚落叶间,仿佛铁姑娘们多情的眼眸。

战天斗地,多少个日月星辰,多少个凄风苦雨,多少个莲开莲谢,一干就是七年。

七年里,洛塔人民与深沟洞穴共情,与大山灯台莲齐舞。先后完成荆家寨、灵洞、蟒蛇洞等天坑地填埋与凿渠。兴修水利120多处,凿渠260多里,新开梯田4000多亩。洛塔人民始终以莲为心,以洛塔界为铺纸,攥着钢钎大锤,挥毫了一幅气若长虹的人间丹青水墨长卷。

为此,一张张老旧照片可以作证,一条条清渠可以作证。同样,一棵棵饱经风雨的灯台莲也可以作证。

在灵洞时,年轻的洛塔乡领导,处在一棵青葱的灯台莲旁,深情地对我们说,洛塔界的人心,就是这灯台莲,太朴实,太了不起了。当时,才反过气来,但在国家需要时,他们宁可揉碎自己,也要把自己的丹心,毫无保留地献给国家和人民。上交爱国粮时,家家不分老幼,欢天喜地,全体出动。像当年下洞堵阴河造梯田一样,挑的挑,驮的驮,抬的抬,翻山越岭,艰难跋涉。把一背背,一篓篓,沉甸甸的稻谷、玉米、大豆和高粱,无偿上交国家。我们真是难以想象,交了国家的,自己所剩无几。但上交的数量居然连续多年居全县前茅。

随后,他不无感叹地说,唉!老一辈人的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永远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去珍惜与发扬。稍缓,他又截铁地说,愿我们这些后来人,都能化成这世界上的灯台莲!

是的,我们听着,平静的心,忽然起了波澜。看着他跟前的灯台莲,瞬间又恢复平静。我们深信能够茁壮灯台莲的土地,尽管它山高、坡陡、贫瘠,但这一方山水,这一方水土的人,是有莲心大爱的。

乡领导久久不愿离去,他接着说,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影响,现在,洛塔相比落后了。幸好,洛塔还有一片石林,希望老师们多多为我们宣传,多为我们鼓劲,多为我们出好点子。我们有信心把洛塔加快建设好……

他声如洪钟,久久在灵洞回响。他跟前的灯台莲,忽然扬头晃了晃。

走出陈列馆,外面艳阳高照。新楼房一栋挨着一栋。入户道路干净整洁,路旁种有各种蔬菜和花草。自然也有摇曳的灯台莲。这一切,让小院变得花香四溢。

在一处山坡带,地里植了成片葱绿的树。热心地向老师给我们讲,这些是厚朴和黄朴,为让村民多点收入,前几年乡里送的苗子。让他们自种自收。

他们收成怎样?

这几年,厚朴和黄朴价格好,村民抓住了机会。一家家有上万的收入吔!

说完,他停了一下,又凝重地说,这些都是小打小闹,洛塔最有希望还是那片神奇的石林,方圆140多平方公里,目前养在深山里,缺少宣传。我们真正的希望,是开发好石林,做成大产业。

他说得有点沉重。受到感染,我们也很沉重,但心里却充满希望。

我们吃饭的农家乐,院场边也种满了各种花草。其中,最多的还是山上的灯台莲。正开着花,把小院装点得很雅致。老板听人说,我们是来洛塔作宣传的,非常高兴。给大伙端来了明前茶,烹了老土鸡,斟上了陈酿酒。

由于生意好,没办法,他只好把我们安排在院场边。就着院边的灯台莲,我们吃得甚是舒心。

好花养眼,更可陶心。

临走时,我私下向老板要了一棵灯台莲。

他满心欢喜,一边给我递花,一边给我说,这花普通。但她命贱,也命硬,栽到哪里都开花。

责编:朱柯源

一审:向波

二审:周娇

三审:张军

来源:来凤县作协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通知公告
部门
乡镇
要闻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