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新闻网

通讯员系统登陆

2021年4月12日   农历庚子(牛)年 三月初一
春到太平山
2021-04-18 12:08:16          来源:龙山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张森烊 |          浏览量:11824

踏着春光,我们来到了地处湘西北的龙山县,旅游观光御赐古刹--太平山。

伸向太平山的绿道两旁,刚刚苏醒的大自然,象出水芙蓉一样秀丽,洁静,散发着令人心旷神怡的新鲜气息。嫣红的太阳像梳妆过的少女露出羞涩的笑,放射出对大地爱慕的金光,绿叶新爽,鲜花含露,万物生机勃发,整个世界都活鲜鲜的。

陪同我们的导游阿芳告诉我们,太平山的寺庙,始建于清道光元年。当时庙宇简陋,仅茅庵两栋,有常礼和尚主持,另有僧徒数人,耕地自食。同治庚午年,宏松,号伴月,人称京和尚来山,皈依常在为徒,之后他云游四方取经书原圆,自北京荣归,遂重修殿宇。历时五年,全山面貌焕然一新,殿宇巍峨蔚为壮观,山声远扬,名播湘鄂边区,兼有“龙藏”之珍之称,山帅曾凌有僧侣三百余人,声势赫赫,每逢佛教盛会,凡省边区的名山大寺,都有僧侣前来参加。而平日游人,也是络绎不绝,使得山庙门庭若市。这儿风景优美,秀色可餐,山势金峻,惊心动魄,寺庙雄伟,惟我独尊,因之曾吸引不少游人。1919年,我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诸章太炎先生,1923年辛亥革命之老板文蔚先生,都曾先后来到这里。他们看见这儿层峦叠翠,林木葱茏,山峰险秀,殿阁凌云,都不禁为之倾倒,盛赞这儿的风景不亚庐山雁荡!

“太平山到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举目望去,只见偌大的停车场,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此时,传来导游阿芳甜甜声音,从这儿有三条到山顶的选择,一种是徒步,经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亲笔题写刚劲的“太平山”山名牌楼,攀登过三道“卡门”到山顶,一种是沿栈道攀沿而上,另一种便是乘前不久刚刚建好的电梯直升山顶。毫无疑问,大家都异口同声地选择“坐电梯!”。

这电梯确系刚建成,坐在里内,尚可闻到金属的气味。

来到山顶,晨露初露,太平山公园区域,山间云雾缭绕,巍巍观音阁沐浴着金光,挺拔于群山之巅,宛如一尊大佛,透过祥云俯视着芸芸众生,一时仿佛身临其境。站在太平村陈家坳与之平视,发现山形酷似大象鼻、眼、耳、身俱全,难怪有人称“太平山”为“太平象山”。举目眺望,四面山势险峻,沟壑幽深,山的西北岩壁如削,拨地空起,重岩叠嶂,直立险峻,真乃“奇峰耸崎,凌驾群嶂,云遮山区,仙阁凌空”之玄妙景观,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山上寺庙,殿宇嵯峨,翘角流丹,悬至云表,佳木繁荫,香烟萦绕,钟磬不断,难怪素有“华山之险峻,南岳之神奇”的美誉。

在山顶上稍稍停留,导游阿芳又开始为我们讲解,在历史的长河中,太平山的建设,是土家苗汉人民智慧和勤劳的丰碑,为中华大地的锦绣江山,增添了异彩。然而在解放前,这样美好的风景名胜,在多数时间是,往往被达官贵人和权绅豪强们所占有,成为他们优游闲逛,放浪形骸的处所。一九四八年,四九年初,出身绿林、被国民党收编的委以师长头衔瞿佰阶,独占山头,警戒森严,一住数月,其他游人,只好望山兴叹。

解放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太平山这风景独秀,回到人民的怀抱,焕发了青春。春秋佳日,游人如织。可是令人惋惜,在“极左思潮”的泛滥下,山下的参天大树,全被毁光。山上部分建筑,挪着他用。浩劫岁月,这颗三省边区的明珠,惨遭扫荡,所有山上的殿阁屋宇以及花草树木,全被破坏。仅存的两名僧侣,也被赶下山去,务农维生。

历尽劫波,太平山惟余衰草寒山,一牌荒凉。观音阁仅剩两壁残垣,大佛殿和其他屋宇已成一片废墟,草棘丛生,难以涉足。三道卡门,尚存两个门洞。“八功德水”的水仓虽在,但喷水龙头被砸烂,两处陵培变为耕地。放生池水臭苔生、虫鱼皆无。较为完整的只有松月塔和息影洞,但塔下的骨灰缸被毁,息影洞的桌凳早已失踪,最珍贵的文物---藏经毁于山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复苏大地,复苏了人们的心灵。

1990年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的“太平山”,三个苍劲的大字,太平山更是闻名遐迩。早在这之前,县林业局大力投资,发动太平村村民在山麓上下植树造林,目前树木成林,岭峦叠翠,成为省定森林公园。按照党的宗教政策县委统战部,县宗教局狠抓修复工作,逐步恢复原貌。特别近两年,国家投资6.5亿元,兴修了从县城到太平山三十公里的旅游观光绿道,增添了上山的电梯及岩壁践道,修缮了庙宇,佛像上金。如今山上殿阁凌云,佛光远播,这里每逢佛教盛会,周边都名山大寺的僧侣在这里云集,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太平山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佛教活动于一体,成湘西北旅游的一枝独秀。

沿着太平山的山麓而下,走了大约五公里,我们来到太平村村部。

时已傍晚,胭红的晚霞,给道路两旁墨绿的油松林,涂抹了一层紫铜色的光彩。山梁上,牧童甩着鞭子,黑山羊和白山羊,在缓缓移动,好似一幅民间艺人的剪纸画。山风呼呼,吹落的里透红的野山桃花瓣,洒在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上,太平村的春天赴素而美丽。

进得村子,迎面一个年轻妇女,肩挑担,口唱歌,扁担压得“吱呀吱呀”响。

导游挥手叫道:“老板娘,来客人啦!”那女将扁担换了个肩,扬起眉毛笑着说“好哩!去家坐!”她是一个很标致媳妇,身上穿的花布衫,头上扎的紫色尼龙纱巾,一张白里透红的瓜子脸儿,一双山葡萄般黑晶的眸子,衬托得分外俊俏动人。

走进家里,更叫人大开眼界,水泥地面干干净净,大衣柜玻璃明晃晃的,堂屋正中央吊着彩灯,神龛下面挂五十二寸的大彩电,墙壁上贴着奖状和“杨柳青”年画。

导游打趣地说:“女老板家了不得,农村户口,城市派头!抖起来了啦!”说得大伙儿都哈哈大笑。

女老板呢,眼睛里则有一道清清的小溪在流动。我们农村人,有的是力气,抬脚动手都是钱,只要肯做,就能开座小银行。去年,我过门没几天,就催我男人考驾照,跑客运。他只用一个月就得了驾照,我呢,就开了农家乐。一年下来,他收入了近十五万元,我呢,少说也有十多万,他说比养个孩子还强哩!屋里腾起了一阵欢笑。这时,他男人回来了,朝我们赞许地点了点头,两道浓眉拢在一起,嗓音宏亮有力:“大家稍等片刻,尝尝我大厨的手艺!”说完一捊袖子,便进了厨房,不多时,便是一桌子美味佳肴。

吃罢午饭,我们驱车回城,仰望美丽的太平山,再看看这对年轻的小夫妇,顿觉得春色更浓了……


责编:张森烊

来源:龙山县融媒体中心

通知公告
部门
乡镇
要闻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