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新闻网

通讯员系统登陆

2021年4月12日   农历庚子(牛)年 三月初一
边塞岁月的朝花夕拾
2024-07-23 09:17:33          来源:龙山县卫健局 | 编辑:朱柯源 | 作者:田维健          浏览量:85681

作者   田维健

到了怀旧年龄,记忆里总是趁着黄昏悄然来袭,回忆像一柱檀香漫不经心地点燃,那从军的岁月,那西域边塞的乌鲁木齐,那曾经服役过的新疆军区总医院,那工作过军区总医院药局科室及青春岁月点点滴滴,随那袅那缥缈随风曼舞如梦如幻的青烟在心中萦绕。撷走所有缱绻思絮,绽放成天空的湛蓝,当再一次轻扣开启记忆的闸门,岁月早起花开,夕阳轻落,一段不灭的记忆需要一生来铭记。

迈向军营

四十多年前,正值青春的我,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那是一九七八年,高考名落孙山,失落的心情跌向了谷底,第一个策划酝酿过人生梦想就这样被击碎,整天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只有悄声无息在农村这块广阔天地蛰伏着。何时能看到人生的曙光,随时都在等待和期盼。终于在这年的十一月,迎来一缕晨光,征兵的消息传遍了城镇、乡村。入伍参军也是农村青年报效祖国,改变命运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部队也是一所学校,在那里也可锻炼成长、成才,让我怦然心动,我在村干部的动员下,报名参军,把青春的梦想投向了军营。

天遂人愿,经过体检和政审,入伍名单榜上有名。在出发之前从接兵部队首长那里得知,我们这批兵将奔赴新疆。中学地理、历史知识告诉我:新疆处在祖国的西北边陲,面积是166.49万平方公里,是全国的面积的六分之一,有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13民族,那里有雪山冰川、戈壁沙漠、湖泊草原,有天池、吐鲁番火焰山、喀纳斯、赛里木湖、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等自然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也有楼兰古城、喀什古城、丝绸之路、民族英雄金戈铁马与契丹、匈奴、沙俄、叛乱廝杀征战沙场、香妃美誉等厚重旳历史,承载着无尽的沧桑,额尔齐斯河面倒映着文明的星火,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新疆有神韵,散发出诱人的魅力,是一块广阔的天地,有志青年在那必将大有作为,当时人还未出发,心却早已驰往新疆。

那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晨曦初露,我们龙山县分到新疆军区总医院的十八名新兵,在接兵部队的潘排长、葛医生带领下,从龙山党校出发,坐上了送兵的专车,踏上迈向军营的征程。

汽车在湘西武陵山区崎岖沙石路上缓慢行驶,经过永顺、大庸、慈利、常德两天一夜的舟车劳顿,到达省城长沙。第三天,从长沙北站坐上了新兵运输闷罐火车专列,驶向西北边陲新疆。火车在京广线、陇海线、兰新线不分昼夜行驶,车轮与铁轨不时发出“咣垱”“咣垱”的碰撞声,列车途径每站时长啸鸣笛声,划过西北城市的天空和夜晚。我们一字排开打着地铺,躺在列车上倾听时间的声音,用眼睛去捕捉沿途城市的风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沿途的武汉、郑州、西安等大中城市被甩在身后、西北黄土高原、戈壁、沙漠的景象从列车的窗口、门缝一一划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直在脑海徘徊,酝酿着路过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的路上,通往西域经商的驼队画面,特别是经过玉门关、嘉峪关时,触景生情,边塞诗人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也,平沙莽莽黄入天”这些描绘边塞苍凉、壮阔、悲壮、远离故土,惜别之情涌上心头。张骞通西,苏武牧羊,左宗棠抬棺收复新疆的故事,感到历史的长河波浪壮阔,他们的壮志豪情似乎在昭示和激励着我们。西域的大漠雄浑,美丽草原,茫茫的戈壁,山川异景在给我人生的路口呈现别致的风景,诱惑着我们前往。

离开长沙第六天,正值一九七九年元旦,我们来到新疆哈密,在兵站过了元旦,乌鲁木齐越来越近,大家兴奋不已,恨不能插上翅膀,早日到达自己的军营,大家贮存了近二十年的青春力量蓄势待发,踌躇满志,甘心情愿把这燃烧的岁月融进生命里,驶向新疆这一列青春的种子,将播撒在新疆的天山南北。元月二号,我们已进入了自己的军营,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军区总医院。

异域风情乌鲁木齐

因有六年多的生活之缘,以日月为樽,盛满一杯又一杯芳醇甘洌的伊犁大曲,悠然飘散,如山涧清泉,流淌在心头。品异域风情,陶醉乌鲁木齐市人文自然风光与厚重的历史,四十多年来,魂牵梦绕,我随岁月长流,时常梦回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市位于祖国的西北部,处于新疆的中部,天山山脉中段北麓,一座三面环山中一块平缓而开阔的绿洲,乌鲁木齐河由南至北穿城而过,沃野广袤,哈萨克语亲切地称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是亚州的地理中心,是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必经之路,她还是欧亚大陆桥启程的桥头堡,她是一座包容的城市,融汇了世界各地文化一体,创造了灿烂的古西域文明,众多的民族,不同的风俗,构成了乌鲁木齐奇特异域的风情。

“凿耕弦诵之乡,歌舞游冶之地,到处歌楼到处花,塞垣此地擅繁华”是纪晓岚给乌鲁木齐的定义。异域的乌鲁木齐是妩媚的,多样色彩。春天乌鲁木齐的树长出了新芽,春意盎然,等待花开;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秋天一片片枫叶、桦树叶、梧桐叶落在地面铺成一片红色或金黄;冬天银装素裹,玉树琼花,仿佛进入冰雪童话世界,自有一番北国风光。夜晩,一束束的灯光,彩色霓虹灯,勾画出一幢幢的高楼大厦金碧辉煌的轮廓,光彩夺目,大街小巷独特的清真小吃,夜市巴扎时常传来“烤羊肉”、“烤羊肉” 的吆喝声,聆听“冬不拉”悠扬的琴声和《草原之夜》边塞歌曲的天籁之音,还有那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美丽的姑娘,漂亮的花帽,长长的辫子,婀娜多姿欢快的舞蹈,浓郁的穆斯林风情,独特清真寺伊斯兰建筑,让你得到视觉、味觉的盛宴,让你仿佛置身于中亚某地。晚风揺曳中乌鲁木齐尽显色彩斑斓,妖媚的西域风情。

依偎在天下脚下,我亲吻了你的泥土气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被溶入了乌鲁木齐生活气息,“亚克西”“亚合西”“买该”“巴郎子”,和“管管子”“瓶瓶子”等一些常用的维语和地方口语特色,习惯在自己的口语频繁出现,深感这些少数民族语言魅力,这些民族语言、服饰、建筑、风俗彰显了地域特色,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场,有着吸引力和辐射,甚至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与传承。反观自己,作为内地湖南湘西的少数民族土家族的一员,身上保留的本民族衣钵甚少,丢失了本民族原有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承,感到羞愧和恐慌。我赞美多民族融容共生,保持民族的多样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五十六个民族百花齐放春满园,才能五彩缤纷,枝繁叶茂,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大团结、大繁荣,有了华夏文明和灿烂的历史,中国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六年多的时间,曾用双脚去丈量她的宽度,天山广场、二道桥、红山公园、西湖人民公园、八一剧院、友好路、自治区展览馆、昆仑宾馆,这些地理标志像一道道文化符号印在我心中。品读乌鲁木齐这个美丽西域边塞之城,在历史的文献中寻找她的厚度,触摸她的历史脉络,仍能感受她的历史脉搏跳动和历史的余温,她的历史厚重而沧桑。左宗棠率湘军抬棺收复新疆,王震进疆带领20万官兵铸剑为犁,组成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八千湘女上天山等可歌可泣事迹,让人惊叹不已。历史告知,一部新疆史,不能绕开湖南人,新疆与湖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不了的情结,新疆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每个时段都有湖南人的身影,有湖南人的奉献,作为二十世纪的我们湖南年轻人来新疆当兵从戎,将接下先辈人留下的接力棒,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疆的“跑道”上,赛出湖南人情怀与担当。

“为道玉壶春买尽,任狂歌,醉卧红山嘴,风劲处酒鳞起”,是流放伊犁途经乌鲁木齐的林则徐,酒入豪肠吐露的超迈情怀。我崇敬你的悠久,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断你挺拔起连绵不断的脊梁,巴郎坚强性格挺拔起天山的气魄。穿过这座城市,我看到是红山顶上那耸立的六面九级青砖的红山塔,展示的“塔印夕阳”绝色美景,看到是二道桥大巴扎里琳琅满目的民族特产,看到是南山、水磨沟风景区那汩汩流淌的泉水,穿过这座城市,看到是友好路、二路汽车的车水马龙,是满眼的风情与韵味。乌鲁木齐这座城市是一壶陈良佳酿,醇香绵长悠远;是一杯香茗,味甘清香扑鼻;是一本书,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永著不完。自己心中早已把新疆注册为第二故乡,是自己的诗和远方,乌鲁木齐成为心底永远抹不去的美好回忆。

军营明珠新疆军区总医院

冰心老人有一首诗这样写道:“爱在左,怜悯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对医院及白衣天使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赞美,医院如同一座生命的堡垒,守护着生命的承诺,是生命的港湾,也是我放飞青春梦想的职场。

检索头脑贮存的记忆,我们入伍到达新疆军区总医院是凌晨两点左右,第二天醒来,看到异样陌生超出自己想象的一座部队总医院呈现在眼前,让自己猝不及防,感到新、奇、大而美,同时感到有一种异样的压力与恐慌,仿佛自己好像是陈奂生进城,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对这里的一切显得好奇。三个月的院内新兵训练,每日出操以及后来工作、生活、服役六年,走遍了医院每个角落,用一双双眼睛像摄像机、CT扫描一样捕捉医院的景象及美丽,一个充满时代文明,有着浓厚的知识氛围,建设规划有序,一座军营明珠,城中之城、园林绿化十分美丽的影像收入眼底。

新疆军区总医院在我们服役的七十年代末,她的地理坐标: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友好路13号,占地面积19.13万平方米,当时设置的床位有800多张,有专业技术干部及行管、后勤人员1000多人,为正师级单位。她的前身为国民党联勤总部60医院,新疆和平解放后,1950年整编医院为新疆军区总医院,1979年5月改为乌鲁木齐军区总医院,1985年6月改为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2016年医院隶属陆军建制,改称新疆军区总医院。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当时的我们有些“自我膨胀、自誉感爆满”,我们这批新兵犹如现在考上了的985、211的学生,让我们沾沾自喜,只想铆足劲头,在这所部队的大学校里,收获梦想。

从空中鸟瞰新疆军区总医院,她犹如一块四方形玉盘,一颗名珠镶嵌在乌鲁木齐市友好路段,医院东西长约900多米,南北约700米,坐东朝西,医院大门前为乌鲁木齐南北方向重要的城市主干道友好路,医院左边为自治区展览馆,左前面友好路对面是昆仑宾馆(八楼),右边是克拉玛依东路,自治区地矿局、右前面是十字路口的友好商场,医院背后是乌鲁木齐河。进入医院大门是一片开阔的绿地花园,在大门与医院住院办公大楼中央的位子,竖起一块毛主席手写体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巨型广告牌,标明了医院职责所在。住院办公大楼前绿地花园中有一座圆形水池,水池中央有一石柱托举能够喷水的石盘、石球,水池周围栽满了芍药、玫瑰、水仙花和低矮绿色植物,把医院住院办公大楼门前装扮五颜六色,犹如医院的客厅,这些院内围墙边的桦树、梧桐树、白杨树、植物、花朵以及门卫的士兵不论春夏秋冬,每天迎来送往,见证着医院的历史,变化与发展。

医院有住院办公大楼、门诊楼、传染病住院楼、高干住院大楼、病理药研楼、制药厂、制剂楼、洗澡堂、图书馆、电影院、食堂、商店、军需仓库、水塔、官兵、职工住房等房屋建筑50多栋。医院住院办公大楼、电影院、病理药研楼、高干住院大楼、以及干部食堂与相对的商店各自楼顶上造型优美别致的圆形亭子为医院标志性建筑,特别是医院住院办公大楼为五十年代所建,房子主楼为“匚” 形,两端两头用走廊相接,各自延伸成四栋裙楼,房屋自然巧妙结合在一起,摆放得错落有致,成为建筑群体,墙体有40多厘米厚,可抗八级地震,墙内在当时装饰精湛,地面有精美图案的水磨石,双层玻璃门窗,墙壁是乳白色墙漆。进入主楼大门大厅,有几根罗马式墙柱支撑至二楼屋顶,一至二楼的楼梯为螺旋式斜坡缓缓上升,靠近楼梯大厅空白处,从二楼顶下有一豪华多层吊灯,格外引人注目,中央大厅仿佛是一座宫殿,彰显富丽堂皇的贵族气息。房子的外墙为粉黄色,屋顶为坡面人字绿色防锈铁皮覆盖,整个住院办公大楼显得有规模,庄端,大气,在阳光或傍晚霓虹灯照射下,熠熠生辉。

院内由五横四纵的棋盘格式化交通通道,可直达每个工作、生活娱乐场所及住房,几条马路两边均是七八十年代西北城市绿化标志树种法国梧桐、白桦树。每当春夏时节,马路两边、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梢,洒在柏油或水泥马路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仿佛能听到岁月流转的声音。住院办公大楼背后走过一条马路,有一片树林,是医疗工作区与生活区缓冲隔离带,也是院内公园和天然氧吧,是医院病友、干部职工休闲,歇息、读书、散步、恋爱的地方,是一块美丽浪漫之地,对于正在恋爱的年轻人,充满着诱惑。

医院三个球场分别在新老电影院前后,是医院篮球赛等文体活动、集会的场所,医院还有二座高规格的电影院,七八十年代,看电影是主要的文化生活,每周上演战争题材片、武打片、爱情片,《巴顿将军》《少林寺》《庐山恋》等影片,是大家十分喜欢的影片和看后谈论的话题。

从电影院前面的马路由南向北的方向前进约200多米,有一十字路口,医院干部食堂与军人服务社商店,建在十字路口两边相对应,各自分别在屋顶耸立一座欧式圆形亭子,古朴典雅,造型别致,格外引人注目,既可休闲、下棋娱乐,也可观景眺望,它像医院的二枚徽章别在医院的“胸口”,它成为医院重要标志之一,增添了医院的美感和韵味。

因医院而生的后勤单位,食堂,休养灶、汽车班、军人服务社、澡堂、电工班、锅炉房等设施,分布在医院的生活区和适宜的特定位置,承担起各自功能与职责,为医疗一线服务,医院功能设置完善,后勤保障有力。园林花园式的单位,环境优美,1000多人在院内工作、生活,不出医院,也可做到衣食无忧,医院是干部、职工心中的家,是城中之城,是一颗明珠,是医疗战线一块堡垒,一座城池,一艘“诺亚方舟”。

医院不仅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也是官兵、职工工作、生活的地方,为广大医护人员、行管、后勤人员,官兵、职工为实现人生价值搭建的表演舞台,承载了新疆军区总医院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有多少从第一、二、三、四军医大学、军区呼图壁卫校和其它军事院校毕业的骄子来院播撒青春热血,建功立业。那年那月曾经血脉偾张,激情燃烧的岁月,医院之魂,不管是岁月流逝,年代久远或分别在天涯,相信仍在大家心中驻留。

那科、那人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一切美好源自遇见,命运安排,人生事业的起点与职场,缘分注定自己将与药局科室人结缘。

一九七九年一至三月,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通过文化考试,结合新兵训练的各方表现,军区总医院从五十六位新兵中择优选拔了11位分别分到放射科、检验科、药局、理疗科等医技科室,我有幸与唐建刚、熊先辉、李延河分配到药局担任药剂员。从此,做了六年的学生,与他们同室“学艺”,朝夕相伴,与他们为师为友。

药局,地方上的医院通常称为药剂科,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药局除了承当药剂科工作职责任务外,还有其对药品质量检测、监督、行政管理职能。新疆军区总医院药局是医院下设的医技科室,药局内设:药研窒、药品检测室、药厂、制剂室(大输液)、中草药制剂室、合剂室、大药房、中药加工室、中药房、门诊药房、药品库房等,承担了医院药品采购供应、药品加工、制剂、调剂发放、质量检测、药品监督、药品保管、药学研究及临床药学开展等任务。

自宋朝以来,在百姓当中习惯把医生称为“郎中” ,民间也有称医生为“药匠”,祖国传统医学中医中药是一个有机整体,过去常见医生看病时,身上挎上一个药袋或药箱,医生、药匠通常为一人所为,后经时代发展及演变,把药匠的工作及药房从医疗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今天的药剂人员、药房、药剂科、药局。宋代赵必在《鹧鸪天·戏赠黄医》写道:“湖海相逢尽赏音,嚢中粒剂值千金,单传扁鹊声医术,不用杨高廊玉针,三斛火,一壶冰,蓝桥搗熟隔云深,无方可疗相思病,有药难医薄幸心”。高度赞扬了药物的价值与作用,在赞美药的同时,也道出了医药治病的辨证关系。纵观现在药学发展,我国的科学家们在新药研发,药物分析和制剂技术、临床药学的开展等领域取得了突破,仅2015新版《中国药典》收载了5608种药品,2020版《中国药典》收入中药2711种。

通过军区总医院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培训,回地方又经三年的地方医学院校专业学习,部队医院、地方医院的工作实践,对药局或药剂科的认识细腻复杂,对于外行人来看,药剂人员只不过是一个发药的,没有技术含量,加之理论知识学得多,工作中运用少的现实,造成的误解更加普遍,没有像临床医生那样高大上,在医务人员中社会地位低,科室不被重视和被遗忘,每当医院发展进步,取得成绩,在总结经验,对外宣传时,很少提及药剂人员存在的价值,作出的贡献与默默的付出被忽略不计,在晋升专业职称考试或职业药师考试中,涉及专业理论知识特别深和广,特别难考,晋升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少部分人为因选择这个职业而感后悔,不被理解而困惑。

1988年我已调离了医院,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卫生健康局工作,在下到基层医疗部门检查工作时,经常为药剂科、药剂人员鼓与呼,为他们代言,呼吁各医疗单位对药剂科和对药剂人员给予重视,关注与关爱。其实,外行的人远远不知药剂人员的价值和作用,药剂工作者同样与其它医护人员一样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不仅要学习公共课程的《生理》《解剖》《病理》《微生物学》《医用物理》《统计学》《高等数学》《医用英语》,还要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医用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药理学》《拉丁文》等,仅《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中的磺胺、嘧啶、羧基、羟基、苯环、烷、烃、酰胺等药物的结构式足以让人厌学和头晕,学得十分辛苦。在药学研究、药材有效成分提取、药品制剂、检测药品、开展临床药学等,需要扎实和深厚的专业理论支撑来指导实践,需要无数次的科学试验,掌握运用医用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理论,熟练掌握分析天平、红外线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象色谱仪、紫外线分光光度计等用于药物研究和检测。药物治疗占了医疗活动的半壁江山,是一群药剂工作者在这平凡的岗位,忘我的工作,不为名利,工作在一线,辛勤地耕耘和默默的奉献,为医院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医院是一个整体、是一部大的“机器”,每一项事业,每一个岗位总需要去人坚守、去耕耘、去付出、去奉献,愿药剂人员不忘初心、甘愿做革命的“傻子”,发挥一颗螺丝钉作用,把这项事业当做求真务实,爱的奉献,把这委曲与酸楚,不被理解的“孤独”作为一个药剂人员内心世界的狂欢。

当时所在新疆军区总医院药局有三十多人,团职级别的正副科主任三人,除了八名战士药剂员,其它人员均为军队专业技术干部和四名职工。大家来自五湖四海,犹如一个大家庭,和谐而温暖。科室的领导,年长的老师们,对于我们刚入伍士兵的关爱,贯穿在工作、学习、生活全方位之中,给予我们知识,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受益匪浅,装满了我们人生的行囊,每当回忆这一段当兵的历史,科室那工作场景,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浮出脑海,呈现在眼前。

不会忘记分管业务的钱传训副主任,上海人,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主任药师、专业技术四级,她高大约1.58米,圆脸秀美庄端,常戴一副金属架近视眼睛,典型的知识分子学者形象,她虽然个子不算太高,但在大家心目中树起了一座丰碑,让人崇敬和顶礼膜拜。从新疆军区总医院档案中得知,钱主任是五十年代从上海引进的人才,1952年8月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支援边疆卫生事业来到新疆军区总医院,算得上军区总医院药局的创始人和医院药学事业的开创者,她创立了医院药研室、药品检测室、中草药制剂室。1974年她与上海第二、第十药厂、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协作研究“全叶青兰注射液”取得成功,她研制的“胎盘组织液”“丹参注射液”“雪莲注射液”运用临床,获得了比较好的疗效,深受一些病人和医生的好评和赞扬;她数次与相关技师配合改进更新大输液生产线和生产工艺流程;在新疆较早开展膜剂制作及释放研究,并对栓剂置换价的测定提出了新方法;参加编写《解放军药品制剂规范》;她还担负着药品研发、药品检测、质量监督、科室业务培训和进修、实习生带教的任务,尤其是在药品制剂,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药理学、药品分子理论,药代动力学,分析化学、药品检测、临床药学开展颇有建树和成就。

被称为传奇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新疆乌鲁木齐某地发生了一期投毒案,因当时公安系统因设备或技术原因,没有能力检验,不知是什么类型毒品,是钱主任通过药物定性分析,检测出毒品的品种,为破案提供了线索和侦破方向,她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得到了上级一致的肯定和赞扬。

她曾是总后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新疆药学会的副理事长等,有多项专业头衔,也是部队知识分子,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得知我当年在集邮,有一年,她从北京开完全国人代会回来,专门为我带来全国人代会纪念邮票赠送我。她是我从事药学专业的启蒙老师和引路人,刚入科室为期两年的专业培训,钱主任担任我们医用化学、药理学、分析化学、拉丁文、医用英语等课程的教学老师,在科室业务培训时,还教我们《计算机BDSIC语言》。她不仅在工作上、学习上给我指导、培训,在生活上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记得1984年春节后,我爱人来医院探亲休假,她找到我,问寒问暖,她随即赠送给我一筐带鱼,并嘱咐我把我的爱人生活安排好,我在钱主任这里,工作、生活上双重得到她授之以渔和授人以鱼的幸运之人。

我另一个恩师是郑健老师,也是我入党介绍人之一,我与她在大药房工作时,她都快接近50岁人了,但她那种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和竞业精神,无不时刻在影响和感染我。她言传身教,从药品的调剂发放、药理作用、适应症、副作用、服用方法、配伍禁忌、到药品保管、摆放位置以及工作流程、注意事项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给予了我无限的信任,特别是在她50知天命的年龄,但她对业务学习从未放松,坚持自学英语,掌握了大量的英语单词。每当进购新药、特药,她立即把药品说明书取出来,熟读几遍,了解药品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适应症、副作用等,及时向临床科室推荐介绍,征求意见,收集临床科室用药后反馈的药品信息,把药品的说明书归类整理张贴在本子上,张贴的一本本说明书成为自制的药物手册和工具书。

仍然记得与徐可振老师在制剂室的工作开心快乐的岁月。制剂室是生产“葡萄糖注射液”等大输液的地方,每生产一批都需要一至三天的准备、从配制硫酸清洁液开始,要经过洗瓶、制备蒸馏水、称料、配制、搅拌、含量测定、过滤、灌装、压盖、贴标签、消毒、热源试验等十多道工序流程、检测合格后才送至临床科室。我们在徐可振老师的带领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工作时如拼命“三郎”,把工作任务摆在第一位,每月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工作之余,各种文娱活动精彩纷呈,特别是每次打配(打配:制剂室生产大输液习惯用语)结束时,看到大输液药品堆满在药车药架时,有一种成就感和欣慰,心情舒畅,特别放松,大家凑在一起抽签抓阄,请客聚餐、买水果等游戏,抓到和未抓到表情,请客和吃白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大家也乐此不疲。大家在制剂室与“瓶瓶”“罐罐”“机器”碰撞声中和文娱活动交响曲中奏出了快乐的乐章,制剂室也是大家向往的小科室,在科室轮转或换岗时,大家都争着去。

徐可振老师为人公道、正派,为人干练、果断,工作严谨,业务能力强,处处带头作表率。每当生产大输液时,他亲力亲为,关键流程他都要亲自把关,严守质量关,制剂室为医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为医院节约了大量的经费。大家在他下面工作显得轻松而愉快,都认可他。值得我感恩是,我一九八三年在大药房工作期间,因工作、战备需要,坚持三个月的二十四小时战备值班,吃住都在大药房,坚守岗位,为医院临床用药、医院战备医疗队野外训练所需的药品的供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年底召开评先评优会时,他首先提出了给我记三等功的建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为我人生积累了一枚军功章和一张烫金的名片,为我在边塞的青春岁月,写下厚重一笔和收获厚重的礼物,在此,我再次双手合十深表谢意。

李玉莲老师,后来已担任药局的科主任,在通信十分发达的今天,曾平主任建立了新疆军区总医院药局的老药师微信群,我与李玉莲主任便有了联系,我尊称她一声大姐。记得李主任调来医院时大约30岁,身高略为1. 68米、形象好、气质佳,英姿飒爽。她在工作上有着火一样的热情,从她身上看到阳光朝气、活泼开朗、蓬勃向上一股正能量,散发着热情与活力,聚集较强的气场和凝聚力,为人亲和力强,大家都乐意与她交往,她还有着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团结同志,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像观音菩萨一样有求必应,在工作、生活中处处彰显她的人格魅力,她给我们工作、生活都带来了“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的美好。

科室还有焦健、张冠英、雷天祥、张平等一批老师,他们在当时已是科室骨干,中坚力量,各自撑起一片蓝天,他们的事业责任心,爱岗敬业的精神,做人做事,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与能力,都给我树立了榜样,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在我面前如兄长、如大姐,没有官威,没有级别之分,和蔼可亲一张张亲切的面孔永远定格在心中。

今天重拾边塞的青春岁月的所遇的风景,人和事,朝花夕拾往事,如同我人生像一条河流,融入其中,感受它的宽广与澎湃,如同遇到一场春雨,它滋润我的心田,让我茁荘成长,它如同一本书,每个人在其中翻开自己的一页,阅读自己的故事,它给予了我们成长和启迪,让我们明白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在边塞的乌鲁木齐新疆军区总医院六年中,是我受教育、得锻炼成长的六年,也是我人格品性修炼,世界观趋于成熟的六年,更是收获的六年。是这六年的工作时光,勾画我人生一段美丽的风景线,是因为大家的抬爱,成就了我今天的人生,是上苍的垂爱与您们相遇结缘,把我从一块粗糙的顽石打磨和雕刻成为一个可用之人,我感恩于这个社会,感恩于您们这些关心过我的人,相信这种大爱,首长与士兵、老师与学生、战友加兄弟之情,经过岁月的蒸馏,一定会流出晶莹如雪的情愫。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不管我们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尽管青春翅膀折翼或经历人生的坎坷、无奈、还是快乐,都是一种磨砺,是一种内心的洗涤和升华,只要心怀善意,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每一天,总能在这纷扰世界里觅一方宁静。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离开新疆军区总医院,离开乌鲁木齐已四十多年,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时光匆匆溜走,潮起潮落风起,让记忆时刻铭记。时光是淡淡的催化剂,慢慢演变成一帧帧泛黄的照片,往年是流年最深记忆,那些停留亦或发生的故事,遇到的人,都沉淀在记忆中。

仰望星空,静耳倾听,深邃的夜空是对往事无尽的眷恋,虽然青春折翼了梦的渴望,往事成歌,唱在过去,飘向未来。驻足回首,从军几年时光,一路耕耘,有过苦涩与泪水,有过徘徊与失落,有过喜悦与欢笑,不曾辜负少年轻狂,少不更事,人生晩熟,那些斑驳的记忆在脑海里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细细斟酌,慢慢品味,人生亦是如此,那些注定的羁绊是生活送给我们的成人礼,无论好坏,都是人生最好的历练。剩下时光读诗品画,书法泼墨,旅游摄像,闲庭信步,快意人生,丰盈美丽,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责编:朱柯源

一审:向波

二审:周娇

三审:张军

来源:龙山县卫健局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通知公告
部门
乡镇
要闻

  下载APP